在我国港口发展的辉煌篇章中,又一里程碑式的成就闪耀登场——我国已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营52座自动化码头,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港口智能化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,也标志着我国港口建设与运营步入了一个全新的自动化、智能化时代。
近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”系列新闻发布会上,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: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了5000万标箱,这一壮举不仅是对上海港乃至我国港口综合实力的有力证明,更预示着我国港口发展水平迈上了前所未有的新台阶。
回顾近年来我国港口的发展历程,其成就斐然,特点鲜明:首先,作业效率与服务品质双领先。我国主要港口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展现出卓越的运营效率,平均在港时间仅为1.42天,而在泊时间更是缩短至0.87天,这一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顶尖水平,体现了我国港口在提升物流效率、优化服务体验方面的不懈努力与显著成效。
其次,港口建设投资持续高位增长。2024年,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,我国港口建设投资依然保持强劲势头,1至11月间,全国港口建设投资总额达到1223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如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的加速推进,苏州港太仓港区长江最大商品汽车滚装码头的落成,以及重庆、安徽等地内河规模化、专业化泊位的加快建设,共同构成了我国港口建设的新图景,为港口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再者,港口枢纽功能不断强化。我国港口正逐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国际航运服务网络,并积极推动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快速发展,有效促进了多式联运体系的优化升级。今年1至11月,我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实现了15%左右的增长,达到1063万标准箱,这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,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港口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。
此外,绿色智慧转型步伐加快。我国港口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,11个国际枢纽海港中,集卡新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超过60%,沿海主要港口煤炭、矿石等大宗散货的绿色疏运比例更是高达85%以上。上海港、大连港、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在绿色燃料加注能力上的积极提升,为我国乃至全球航运业的绿色转型树立了典范。
目前,我国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规模、作业效率和技术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,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果,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。
展望未来,交通运输部将继续以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为目标,深化港口枢纽功能,加速智慧绿色升级,不断提升港口发展的质量与效益,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这一系列举措,无疑将推动我国港口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