杰西圈logo
会员联盟

会员联盟

全球优质货运代理资源,行业信誉合作体系,助力会员业务可持续发展

普货联盟

核心会员圈层,拥有全球万家会员,提供最高15万美金合作风险保障,1对1人工服务

专项联盟

供应商服务

企业家俱乐部

普货联盟

那些年我们“听错”的客户话:跨国货运沟通中的5个常见误区

16-Apr-2025

在做国际货运的过程中,很多问题并不是出在运输本身,而是出在“人”的沟通上。


说实话,语言、文化、表达风格的差异,比你想象中更容易造成误解。而且,一旦出错,可能就不是延迟几个小时这么简单,而是整个订单被搁置,客户丢失,信誉受损。


以下是我在跟各国客户打交道过程中,总结出来的 五个常见误区,希望对你有帮助。


1. 以为客户都懂“贸易术语”

FOB、CIF、DDP 这些词我们耳熟能详,但国外客户并不都理解,甚至一些采购负责人也经常搞混。


有一次,一个欧洲客户以为“FOB China”就包括保险,结果出单时才发现误会。最后我们打了三通电话才搞清楚。


✅ 建议:不要只写缩写术语,要直接说明 “我们负责到港口,保险不包含” 这种话,越明确越好。


2. 默认客户是“物流专业人士”

很多客户其实来自非物流部门,比如采购、财务、甚至是CEO助理。


你如果一上来就讲什么“Manifest未申报”“货物代码错配”,人家听不懂,也不好意思问你。

记住:你是专业的,不是为了“显专业”,而是为了“让客户搞懂”。


3. 用太多“中式英语”或“行话”

像 FYI、revert、pls find attached 这些词,对非母语客户来说不一定直观。有时候还夹杂了一些本地化表达,比如 “circle back” 或 “align with” 这种词,对东南亚客户就有点难懂。


建议写邮件时用简单直接的英语,能明确表达就好,别绕弯子。


4. 忽略时差与假期

这个是很多人踩过的坑。你发个紧急邮件催报价,结果客户在放国庆节长假。


✅ 建议:建立一个全球客户节假日表(或用 Google Calendar 的世界时区功能),甚至在第一次合作时直接问一句:“你们的工作时间是?”

这些小细节,能让你看起来更专业、更靠谱。


5. 过于“交易型沟通”

你每次都是直奔主题:“报价来了”“请确认付款”“已发货”……当然效率高,但客户会觉得冷冰冰。


其实,多说一句 “Hope you had a nice weekend” 或者 “Thanks for your patience on the last shipment” 都会让客户更愿意继续合作。

别把沟通当成流程,而是当成关系。


最后总结:

国际货运的问题,不一定都是操作失误,很多时候是“人没说清楚、也没听清楚”。


多确认一句、多解释一下、多了解一点对方文化,远比事后扯皮有效。


用人话说事,才是你真正的沟通能力。

发布询盘